他们在自家书斋中想当然地杜撰出这些儒化中国的宗教与政治方案,并亟欲以中国而试吾说,曰:中国必须再儒化!孰不知以天下而试吾说,玩人丧德之大者也!(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很显然,这些所谓的儒家完全不顾思想、文化与价值之多元多样性的事实,坚称欲解决或应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或难题的惟一办法就是复兴儒学,而且虽然口口声声鼓吹什么政治儒学,其实他们对韦伯所谓现实权力政治的本质却缺乏客观而深刻的了解与反省,所以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应负的政治责任为何物,天真地以为只要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将儒教立为国教,似乎一切便万事大吉了。
大乃是勉强加给道的名称,用来形容其作为先天地生的天下母的地位。在这个理解之下,文本自身就成为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被动的角色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榆,桎真如输,大方无隅,大器勉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殷无名。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有欲者的欲即梁惠王所谓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的欲,也就是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用现代语言说,就是有统治天下的野心。从整体上来说,对于文献学的研究而言,上个世纪占据主流地位的辨伪学态度正在收缩,解释学和思想史的视野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单一的文本而言,由于《老子》在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和北大汉简的反复出现,使得有关该文本的研究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71)(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52《中庸》,第1628页。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2《苻生载记》,第2873页。辽圣宗曾于太平五年(1025年)下令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线绮,(132)辽兴宗曾诏天下言治道之要,(133)萧孝穆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134)所禁服、下诏和表请籍天下户口的范围都在辽朝统治范围之内,所说天下都是指辽朝国家。(42)那些主张以华夏汉族为中国、以中原地区为中国的认识,则与此种认识完全不同。《韩非子》记载: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
《管子》称齐桓公曾说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管仲等撰,黎翔凤校注、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卷16《小问第五十一》,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64页),称周公辅助成王所治理的天下为四海之内。这条史料所说的天下和中国,无疑都是指金朝国家,既说明金人早已自称金朝国家为中国,也说明金人在这里所使用的天下和中国是一对内涵相同的概念。
也就是说,中国不是与四夷或四裔并列,而是包含了四夷或四裔在内。(59)(先秦)韩非撰,(清)王先慎集解、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卷14《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40页。《孟子》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如前秦建立不久,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就曾对前秦国主苻生说,占卜显示不出三年,国有大丧,苻生曰:皇后与朕对临天下,亦足以塞大丧之变。
(123)(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11、2914页。天下九州中国就有了相同的意思。(44)也就是说,地上的国王是被上天或天帝派到地上,代替上天管理地上的人民和土地。前秦皇帝苻坚在派遣吕光率兵进攻西域时曾嘱咐吕光说:西戎荒俗,非礼义之邦。
⑩(汉)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校释》卷11《谈天篇》,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73页。(104)(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06《石季龙载记上》,第2772页。
(16)(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卷18《大雅·荡之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53页。中国古代,用天下指称中国的第一个层次,是用天下指称九州四海之中国。
既然天下并非是仅仅指称华夏汉族或中原地区的概念,那么,用天下这一概念来指称的九州中国,自然也是一个将华夏汉族和四夷统统包括在内的概念。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大臣徐光曾说陛下既苞括二都,为中国帝王,(121)明确称后赵石勒为中国帝王。前燕皇帝慕容儁曾对东晋使者说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122)明确称自己已经当上了中国皇帝。泰始四年(268年),文明皇后崩及武元杨后崩,天下将吏发哀三日止。(98)(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02《刘聪载记》,第2670页。如果这些人也承认王朝国家是中国的话,毫无疑问,在如何认识王朝国家的问题上,这些人所使用的中国概念,就出现了中国里面又包含有中国的自相矛盾的说法。
(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卷9《论邹第五十三》,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51页。石季龙和大臣们议立太子时,大司农曹莫认为天下业重,不宜立少,(105)这里所说天下也是指后赵国家。
(146)(元)脱脱等:《金史》卷97《李完传》,第2155页。(30)是知,幽州也包括辽东之地。
(22)(先秦)孔子编,(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卷6《夏书·禹贡》,第146-151页。参见安部健夫《中国人的天下观念——政治思想史的讨论》,宋文杰译,《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2017年。
慕容暐继任前燕国王以后,慕舆根曾以暐既庸弱,劝慕容恪废主自立,曰:定天下者,殿下之功也,兄亡弟及,先王之成制,过山陵之后,可废主上为一国王。古人称夏王朝为天下就是称夏王朝这一中国国家为天下的意思。古人所说的中国之内涵虽然很多,但如果从多层次视角来认识的话,也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小九州(即通常所说的九州)、四海,中义用来指称各个王朝国家,狭义则用来指称华夏汉族、中原和京师。《周礼·职方》称九州中的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郑玄注称医无闾在辽东。
如唐人《初学记》曾引用《河图》曰: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西周是中国,这里的天下就成了中国的同义词。
(12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85页。这三条史料所说的天下都是指继刘渊之后的刘聪汉国政权。
如西晋灭亡,司马睿率众南迁,在大族王敦与从弟王导等人拥立下,建立东晋政权,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95)认为司马氏与王氏共有天下。又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宋有天下三百余年等,(129)明确称宋朝所控制的疆域为天下。
(38)(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11《王制》,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23页。(4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50《经解》,第1610页。(91)(晋)陈寿:《三国志》卷34《蜀书·张皇后传》,第907页。孔颖达疏称嵎夷、莱夷、和夷为地名,淮夷为水名,岛夷为狄名,孔安国传称莱夷,地名,可以放牧,即这些被称为夷的地方可以放牧,与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还是有所不同,说明青州也应该包括嵎夷、莱夷等少数民族地区。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即称周公所治理的西周王朝为天下,并认为周公治理有方,天下大服。二、天下与王朝中国观 中国古代用天下指称中国的第二个层次,是用天下指称王朝中国。
在中国古代,狭义的天下用来指称王朝国家,是一个国家政权的概念。此所谓八极,而天地际焉。
按此理解,荆州应该包括被人们视为夷蛮的吴国和楚国等地。清朝统一天下,将四海九州之天下与王朝国家之天下合而为一,也用天下指称清朝国家。